近期,2025“中国企业500强”青海企业50强排序榜(以下简称“青海企业50强排序榜”)正式发布。这份榜单不仅是一份企业成绩单,更是观察青海经济转型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的重要窗口。
过去一年,极其难忘、极不平凡,在青海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青海考察,引领青海各族群众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这一年,全省上下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主基调,在融入服务全国大局中彰显青海企业的担当。
通过榜单,可以清晰看到青海经济社会一个个显著的变化跃然纸上:清洁能源、盐湖化工、新材料企业逐渐占据主导,传统资源型企业绿色、数智化转型发展出现新态势,另外,新能源、新材料等相关企业上榜数量较去年增长显著。这标志着青海经济发展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高原资源依赖型经济体系正在向绿色高质量发展迈进。
结构之变:新能源崛起与传统升级的交响
“变”既是永恒的客观现实,也是人类认知和行动的核心主题?!氨洹笔蔷梅⒄怪凶试磁渲玫亩Α⑹谐≡诵械某L?、增长创新的源泉以及政策调控的对象,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变化中寻求效率和稳定的关键。
过去一年,我国发展历程很不平凡。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青海在抢抓战略机遇中主动作为,在应对变局中砥砺前行,经济运行平稳健康,生态?;ず透咧柿糠⒄剐滞?,中国式现代化青海实践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据统计,去年青海经济运行在多措并举中回升向好。这一切在榜单中有所印证,从营收来看50家上榜企业营业收入总额为4390.92亿元。虽然营收比上年略有下降,但状元表现颇为优秀。连续20年蝉联榜首的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实现687.96亿元营收,同比增长16.38%,净利润更是达到44.27亿元。这不仅直接拉高了榜单的整体水平,更为青海经济实体做出先锋表率,坚定了发展信心。在西部矿业的带领下,榜单前五“尖子生”总营业收入2071亿元,比上年增加88亿元,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当然,细读榜单前十也能感受到青海产业之“变”——新能源崛起与传统产业升级的协奏。
——“矿”日求新。西部矿业作为我国老牌资源巨头,从发展脉络中可以看到企业在绿色矿山、智慧矿山、有色金属深加工投入等方面均有加强,企业发展越来越契合国家“双碳”目标。同时,在西部矿业的引领下,上榜各矿企均在绿色高效发展方面达成共识,“循环利用”“零碳技术”“产业耦合”已成为企业的主要竞争力,共同倒逼资源型企业走上吃干榨净、绿色低碳的新发展道路。
——开“源”广进。榜单前五除了第一之外均与新能源发展关系紧密。再从全榜单来看,光伏组件制造商、能源装备配套企业、储能技术新锐数量显著增加,这表明青海清洁能源产业已突破单一发电环节,向制造、集成、服务等上下游延伸,初步形成具有高原特色的清洁能源产业集群。也标志着青?!奥痰纭贝幽缓笾С耪阶呦蚯疤ㄒ?。
——“盐”值担当。在青海,盐湖产业的内涵早已不再是单纯的资源开采,在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带领下,上榜盐湖相关企业数量倍增,吸附法、膜法占比大幅提升,高端锂电材料、镁基新材料及卤水循环利用技术成熟高效。“钾肥压舱石”和“锂资源国家队”的称号越发响亮。
动力之源:战略、科技与禀赋的全新演绎
青海企业50强排序榜的结构巨变,其深层驱动力在于国家大政方针、全球科技浪潮与青海独特禀赋的深度耦合。
“双碳”战略下清洁能源已成为终极竞争力。电解铝行业是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重点领域。过去,因青海电价优势,电解铝一直是青海当地支柱产业。但随着发展观念改变,能耗问题让该产业一度受阻。今天,以青海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主的众多电解铝上榜企业采用清洁能源、推动清洁生产、实现碳足迹可追溯为青海铝贴上“绿标”,不仅在国内铝行业赢得优势,更在国际市场赢得话语权。
此外,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织密青海清洁能源发展的主动脉,以新型电力系统承载清洁能源占比超94%的电能,建构牢固、稳定、高效的清洁能源“高速路”,也让更多青?!昂炖被菁白婀蟮兀阅茉捶⒄雇贫∧酥寥捣⒄?。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也是坚持贯彻科技创新引领新发展理念的体现。从榜单可见,新质生产力实现了产业要素的重构。
在海拔4800米的西部矿业玉龙铜矿,无人驾驶矿车精准作业;在省会西宁,青海利亚达化工有限公司因为高效使用全国首个金融领域电碳账户,根据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出具的报告,享受到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省分行发放的优惠贷款;在黄河正源,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青海有限公司筑起的5G基站,实现周边5公里的5G网络覆盖,通过基站传输回来的野生动物画面,为我国获取了珍贵的监测数据……
科技助力,产业腾飞。细看上榜企业报表,共性之一在于:科技投入费用成为当下企业的主要支出。据统计,今年榜单总科技投入额达到157.31亿元,同比增长169.32%。由此可见,企业与企业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产业与产业之间科技是重塑竞争力、驱动增长、引领未来的核心引擎。
当然,青海产业发展的动力之源,离不开习近平总书记根据青海资源禀赋所擘画的产业“四地”蓝图。榜单中已清晰地看到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相关企业快速挺进。
由此总结,以产业“四地”为主线具有青海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正在提质提速,高原资源能源优势正在源源不断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挑战之思:高原经济跃升的桎梏与破局方向
去年一年来,青海特色产业在转型升级中集聚壮大……
建成投产国内最大的万吨食品级氧化镁项目,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作出重要贡献;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全部建成投产,玛尔挡、羊曲两座百万千瓦级水电站全容量并网发电;青海有机草原监测面积突破2千万公顷,130余种特色农产品供应香港,青海牦牛肉历史性获得供港准入;绿色算力聚势赋能,成为全国首个绿色算电协同试点省……
成果的取得均有上榜企业的鼎力支持,但同时,结合22年榜单的变化纵深思考青海产业发展,发展阵痛是有的,发展不均衡是有的,发展滞后也是有的。几代青海人摸着石头过河,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今天的青海手拿经济发展成绩单,总结高原经济跃升的桎梏与破局方向:原来,青海发展需要产业向绿而行、向新而进、向数而融。结合榜单,具体到实践:
青海清洁能源消纳已从“外送依赖”逐步过渡到“本地生态圈”的构建。青海发展清洁能源得天独厚,资源汇聚,能源大发时本地用电有限只能依靠外送。今天,青海借力“双碳”目标,打造“零碳产业园”吸引了数据中心、绿色制氢、半导体硅材等企业形成“电—氢—算—材”新生态。并且探索“绿电交易”打响青?!奥痰缙放啤苯⒘顺て谖榷ǖ目突АV泄āぐ⒗镌仆蚩躺懔ο钅扛涸鹑怂担骸拔颐瞧拦懒巳喔龊蜓〉?,从青海的清洁能源成本、区域位置、营商环境等综合考虑,最终选定青海,青海无疑是发展绿色算力产业的‘天然良港’”。
从青海企业单打独斗到青海产业链补链与跨链协同并行,面对企业和产业如何做大做强的考题,青海给出了自己的回答。从电流轰鸣的清洁能源,逆势溯源到多晶硅、硅片制造、太阳能电池片、铝制光伏支架。当然,风能同理,数条完整的清洁能源装备产业链初具雏形。榜单中不得不提及排名第三的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企业从青海哇让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到青海零碳产业园区标准化厂房建设再到智利现汇类输变电项目,以青海能源产业链为圆心省内、省外、国内、国外,“水”“能”“城”三栖挺进,从纵深链向横向链延伸。不仅在全球范围打响了能源基建的品牌,也用实际营收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今天,一条看不见的韧性链正在从青海大地延伸开来。
如果要问企业在青海缺的是什么?想必一大半的回答会是“人才”二字。山大沟深、世界屋脊,不知阻碍了多少人才的脚步。当然,科技发展、数字先行,一个超高速网络成了连接产业、连接人才的桥梁,也成了破局的关键点。上榜的青海省能源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让“谈煤色变”的煤矿从“人控”转为“数控”,不仅解放了人力缓解了招工难题,更实现提质增效;青海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从收费机器人到人、车、路合为一体的“智慧网”,一条“智慧公路”让高原人民出行更便利,企业发展更高效……
再次细读青海企业50强排序榜,看其变迁,无疑是一场高原经济告别粗放增长、拥抱绿色革命的生动实践——青海正从“资源输出者”向“绿色赋能者”角色转变。这份榜单不仅记录着当下青海企业的荣光,更昭示着一个高原省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路的坚定志向。榜单已成历史,新的一年更值得期待!